close
高爾:驅動大未來+不願面對的真相



商品網址: https://tw.partner.buy.yahoo.com:443/gd/buy?mcode=MV9Uc3Q0dW5YajFOaFBxL3ZRditpWkUzelJIR2Y1dmJsNWJpRlZ2NzdoK3hBPQ==&url=https://tw.buy.yahoo.com/gdsale/gdsale.asp?gdid=4800194

商品訊息功能:
  • 歷史上沒有任何變遷,足以和我們即將經歷的變化相比擬。
  • 而這巨大變遷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、我們又要如何因應?
  • 高爾以《驅動大未來》,為我們一一解答並描繪未來的藍圖。


商品訊息描述: 《驅動大未來:牽動全球變遷的六個革命性巨變》

歷史上沒有任何變遷,足以和我們即將經歷的變化相比擬。
而這巨大變遷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、我們又要如何因應?
高爾以《驅動大未來》,為我們一一解答並描繪未來的藍圖。

內容簡介

《驅動大未來》比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眼光更宏大,影響更深遠

歷史上沒有任何變遷,足以和我們即將經歷的變化相比擬。美國前副總統高爾,全心投入研究「帶動全球變遷的驅動力是什麼?」費時八年積極尋找證據,完成了引人深思的《驅動大未來》一書,提出影響目前全球情勢,並將帶動未來方向的六大趨勢。

高爾指出,我們所在的是史無前例的黑暗時代:

在愈來愈加速的全球化下,地球公司崛起,資本家跨國奪取財富,機器取代人工致使全球勞工陷於困境;財團綁架政治,政治人物為金主效勞而非為廣大選民服務,民主政治的精神蕩然無存。政策扭曲的結果,造成富者愈富、貧者愈貧。

GDP(國內生產毛額)是經濟繁榮的「偽指標」,計算基準其實很荒謬,完全不考慮人民的幸福感以及環境成本。各國政府盲目追求GDP的成長,不計成本肆意損害環境,付出成長的代價,包括:表土流失、水資源枯竭,而且製造的廢棄物有增無減:地球上每天產生的廢棄物量超過了 70 億人的體重。

以傷害環境的不永續方法追求成長,已經產生諸多弊端,包括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的肆虐。地球人口在不到百年間成長四倍,對環境的衝擊更是前所未見。但我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仍過於短視,無法在危機邊緣因應這些重大變化。

而且,我們身處變動最大的不確定時代:

在國際情勢上,美國走向衰微,中國正在崛起,全球領導呈現真空,權力平衡出現轉折。經濟金融的重鎮由歐美轉向亞洲,更往非洲、拉丁美洲移動。全球正面臨考驗,如何建立起集體決策的能力,達成共識?

但我們也正在充滿希望的時代:

全世界的人民透過網際網路相互連結,形成了全球心智,已經破天荒開創了全球共同努力的新契機。我們看見全球良知在網際網路上崛起,網路集結的群眾施加強大壓力,試圖糾正不公不義的行為。從某方面而言,拯救未來的努力將是地球公司與全球心智之間的競賽。

拜基因科技之賜,人類對自己、對自然的改造從來沒有這麼驚人,我們正在跨越古老的界線:藉由基因轉殖,我們打破了物種與物種之間的區別、人與動物的分界;經由人工智能的開發、基因工程技術與修復學的整合,生物和機器之間的差異也愈來愈模糊。生老病死的過程與定義都已大幅改變。

這六大驅動力分進合擊、互相影響,把我們帶到不可知的未來。人類文明在經歷了漫漫長路後,如今正來到交叉路口,其中一條道路會引領我而們終結人類文明,另一條道路則引領我們邁向廣闊未來。現在,我們一定要有新思維,明智思考在這些趨勢下,必須面對的關鍵抉擇,高爾的《驅動大未來》的全面觀點,高度思考,正是我們藉以參考的重要指引。

名人推薦

這是一本偉大的書。從政治政策、經濟到科學以及最棘手的倫理議題,高爾以易懂的語言,陳述人類現狀以及我們要直接且無畏面對的議題,並提出我們必須採取的行動。閱讀中,我思忖,還有誰能寫出這麼重要的著作?我想,唯有傑佛遜有此才能。──威爾森(E. O. Wilson),哈佛大學教授,兩度普立茲獎得主。

我是支持成長的供給面經濟學家,所以我對高爾先生的欽佩可能顯得矛盾。其實不然。這本書充滿睿智、實例及洞察。高爾有堅實的資歷,並是博學練達之士,他超越意識型態,把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大議題、大思維、大策略上。《驅動大未來》讓保守派、不可知論者或自由派,都參與討論。這是迷人的深入閱讀。──拉弗(Arthur B. Laffer),經濟學家

在此書中,高爾無論是在討論網路空間、環境、科學或經濟,都用令人欽佩的開闊眼光、精心研究的深度,展現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,以確保挑戰成為機會而非威脅。如果你憂慮世界未來面臨的巨變,一定要讀此書。如果你尚未為此憂心,更非讀此書不可。──柏納─李(Tim Berners-Lee),全球資訊網發明人

權威……毫無疑問的熱情與正確的知識。幾乎每一頁都有啟發。──www.bloomberg.com

在《驅動大未來》……高爾選了一個與他的成就及抱負相匹配的主題。──《紐約時報書評》

高爾在這個主題展現他的熱情,以及能把目前的事件與趨勢,投入歷史脈絡的長遠眼光。──《出版人週刊》

令人振奮且睿智、有深度的主張……宏觀思考的力作。──《柯克斯書評》(星級評論)

清楚且理性的分析,並充滿引人矚目的想法與事實。──《衛報》

目錄

前言
第1章:地球公司
第2章:全球心智
第3章:權力平衡
第4章:成長的代價
第5章:改變生老病死
第6章:危機邊緣
結語
謝詞
參考資料
附注



序言

政治家的卓越遠見蕭萬長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

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卸下公職之後,致力於探討人類的未來,不斷提出誠懇的建言,顯現了政治家思維的深度,對國際社會似乎更具影響力!2006年,他參與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紀錄片,提出地球環境遭到人類破壞的實況,得到廣大的迴響,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殊榮;2013年,他又發表了更具前瞻性的巨著《驅動大未來》(The Future),從文化、科技、政治、經濟各個層面,探討人類面臨的重大變局及挑戰,實在值得全球有識之士,以及一般大眾深入拜讀。

早在1993年,在網路科技還未被大眾理解使用之時,美國政府就實施了重要的政策──「國家資訊基礎設施」,讓美國資訊科技發展得到相當大的支持,推動了資訊產業,提升了全民的資訊科技普及率,創造新的經濟發展,高爾功不可沒,因為他就是這項政策的負責人。

在環保議題上,高爾更與國會議員奮戰多年,終於得以讓柯林頓總統在1998年,代表美國簽署〈京都議定書〉;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的高爾,二十八歲即踏入政壇,對美國民主政治所面臨的難題知之甚詳。高爾對科技、環保、政治、經濟上數十年的實務參與,這樣獨特的歷練,以及親身與尖端研究的優秀學者間的討論,讓他對於人類未來的思考,特別具有真知灼見,實在是全球政策制定者的典範。

《驅動大未來》一書近三十萬字,從經濟的全球化、資訊科技的超速發展、全球政治軍事權力的新變化、人類大量且快速的消耗資源、生物科技帶來物種的新問題,以及人類文明與地球環境如何永續等影響人類未來的六大驅動力,深度而全面的讓讀者認識我們當下的處境,以及未來的危機。種種訊息皆有數據及研究支撐,並非危言聳聽,然而,卻如當頭棒喝,讓我們體認到現在不做改變,人類的未來將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
本書最觸動我的是,高爾在書中充滿使命感的反省:「21世紀初,曾經有個世代承接了先人遺留下來的繁華盛世,以及地球從未擁有的先進科技,他們卻背棄了未來。他們只為自己著想,忙著享受他們所承接的豐饒富庶,卻毫不關心未來。後代子孫會原諒我們嗎?還是在奄奄一息時,不停詛咒我們?」

這是高爾卸下美國副總統職務後,為人類及地球的未來寫書奔走的積極動力。他挺身而出,號召全球各界,面對挑戰,扛起為後代子孫捍衛未來的責任。

正如高爾所言,我們最需要的其實是改變思考方式!台灣不能自外於國際,在這個全球未來的議題上,我也誠懇呼籲大家閱讀此書,深度去看問題,並以具體行動,為我們及全人類盡一分心力,共同打造充滿希望的未來。

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

◆同名電影榮獲2006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、最佳電影歌曲!
◆同名電影創下美國紀錄片影史票房第三高!

內容簡介

「會為你帶來麻煩的不是你未知的事實,而是被你信奉不疑的錯誤事實。」——馬克.吐溫

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記錄了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巡迴世界各地的全球暖化演講,他以時而風趣、時而嚴肅的態度,用最簡單易懂的概念,讓人了解「全球暖化」及其可能帶來的毀滅性後果。如果說六千五百萬年前造成恐龍絕跡的物種滅絕事件,是一顆巨大隕石撞擊地球所導致的結果,然而眼前的這場浩劫,卻是人類親手造成的。

過去二十多年,來自一百多國的兩千位科學家,在歷經人類有史以來最密切且最有組織的合作後,凝聚了一股強烈的共識——唯有地球上的所有國家共同合作,全球暖化所帶來的危機才能得以化解。忽視問題總是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,高爾提醒我們,不能再放任政治人物和政策的漠視態度,我們應該立即有所作為,因為全球暖化不再只是科學或是政治上的議題,而是道德議題。


名家推薦

◎左元淮 (茂迪光電總經理)
◎吳世章 ( 益通光能董事長)
◎吳東進 (新光金控董事長)
◎李家維 (《科學人》雜誌總編輯暨清大生命科學系教授)
◎李偉文 (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)
◎杜文苓 (台灣環境行動網協會理事長)
◎柳中明 (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兼全球氣候變遷研究中心主任)
◎徐光蓉 (台灣環保聯盟會長)
◎郝龍斌 (台北市市長)
◎高英茂 (台灣駐歐盟及駐比利時代表)
◎張國龍 (環保署署長)
◎葉俊榮 (台大法律學院教授暨前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執行長)
◎詹長權 (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兼國際衛生研究中心主任)
◎鄭崇華 (台達電子創辦人暨董事長)



全球暖化,台灣該怎麼辦?
商周出版編輯室

●不得不面對的現實

生活中有些概念,經常是耳熟能詳,但真要解釋清楚,卻總是語焉不詳,「全球暖化」、「溫室效應」、「溫室氣體」,就是這類專有名詞。
我們隱隱約約聽說過地球溫度若是持續升高,可能會對生態環境不利,進而危及人類及其他物種;同時卻也聽說過冰河並未融解、海平面並未升高的論點,主張全球暖化只是政客、法律與媒體,聯手營造出來的恐懼訴求。
當一個問題各執立場時,便不難看出各自所抱持的心態。有人覺得全球暖化現象迫切且嚴重,必須立即採取全球性的因應措施;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純粹是炒作出來的議題,地球是否急遽升溫仍有待科學證據檢驗。
不過,究竟是誰在覺得全球暖化嚴重、迫切且重要?是科學家、環保人士、政治人物,還是媒體人?無論如何,在這些人的大聲疾呼和道德勸說之下,加上《明天過後》、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等影片,以虛擬或真實的畫面,讓人們目睹且感受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災難,原本或許覺得事不關己的一般大眾,也開始留心起全球暖化議題了。

●地球到底有沒有在暖化?

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(NOAA)於二○○七年三月公布的氣候報告書,去年冬天是自一八八○年有記載以來,地球最熱的冬天。
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(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, IPCC)在二○○七年二月最新出爐的報告中,則指稱暖化趨勢的證據「確鑿」(unequivocal),而人類活動「很有可能」(very likely)是過去五十年來氣候變遷的驅使力量。反觀IPCC在二○○一年的報告中,則是只用「可能」(likely)。
光是從新增「very」這個字看來,就反映有愈來愈多科學證據顯示,從煙囪、排氣管和焚燒森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,在促使地球表面平均溫度自一九○○年以來上升超過華氏一度的這件事情上,扮演了核心的角色。
報告中指出,溫室效應是地球最初期以來即有的運作之一。像是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氣體,可以讓日光照射到地球,但是也會使得因此而產生的熱氣無法輻射回太空。沒有溫室效應,地球根本不可能足夠溫暖到形成生命;然而與日遽增的二氧化碳,使得大氣加速暖化,自從一九七○年,大氣溫度已經是二十世紀平均值的近乎三倍。
如果二氧化碳在大氣的集中量達到一七五○年的兩倍,全球氣候可能上升華氏三點五到八度。到了二一○○年,海平面可能會上升七至二十三英寸,而如今正在發生的這些變化,將會持續好幾個世紀。
然而,也有專家學者認為,IPCC所發表有關地球氣候劇變的報告,其實是近代大氣科學數據加上政治妥協的產物,而地球暖化現象也只是科學見解的一端。縱使全球氣溫的確在暖化當中,但是箇中原因是否為人為排放二氧化碳所造成,在科學上並無定論。
的確,每當IPCC提出報告時,總有一方學者專家認為言過其實,但也有另一方認為低估現實。但無論所執的觀點或立場為何,至少都顯現出必須正視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思維。

●台灣的暖化現象有多嚴重?

這幾年來,氣候變遷的反常現象,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。
以二○○一年為例,台灣在該年度便遭受七個颱風(包括造成嚴重災情的納莉颱風)的侵襲,水災頻傳,而且在納莉風災之後,又連續兩年遭逢乾旱。這些極端的天氣與氣候,均促使人們不免懷疑是全球暖化的結果。
根據前述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研究小組所公布的最新報告,台灣屬於氣候變遷的高危險群,百年以來,平均溫度增加了一點三度,是全球平均值的兩倍。
許多長期監測台灣氣候變遷的學者預測,全球暖化對台灣氣候可能產生的衝擊,包括暴雨暴旱、高溫日數增加等等;而氣候異常則是會導致生態異常、物種遷徙等等。顯著的變化可能二○二○年以前就到來,進而衝擊到社會、經濟、公共安全等各層面。
雖然也有人質疑上述預測的準確性,並指出台灣偏高的暖化數據,可能是受到中國大陸燃煤和工業生產的影響。然而,台灣近年來溫室氣體排放有增無減的趨勢,仍是不爭的事實。
根據二○○六年國際能源總署報導,從一九九○到二○○四年,台灣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成長率,是全球成長值的四倍,每人平均年排放量超過十二噸,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。上述報導也指出,台灣每人平均用電量的成長率,遠比其他國家快速。另根據經濟部統計,台灣過去十五年來,每人平均用電量成長了三倍。這些人為因素,無疑均對氣候暖化有加乘作用。

●被迫因應還是防患未然?

關於全球暖化,其實有三個基本問題:大氣溫度真的在升高嗎?這是自然變遷抑或人為造成?全球暖化所可能衍生的天然災害,真的會發生嗎?
關於大氣溫度是否真的持續在升高,科學界的專家學者確實各執一端,難有定論。然而,我們固然必須體認氣候變遷預測的不確定性,但是卻也不能因為科學界無法提出百分之百可信的因果論證,就全盤否定氣候變遷的可能性。這是一種風險的概念,也是重新省思人與自然關係的關鍵時刻,目的在於防患未然,而非確知災難或不幸必然會發生。
過去一、兩百年來,人類已經為自己的未來埋下許多不可預測的危機。與其落入氣溫升高與否的論證,不如起而行動,維護地球的健康。人與自然的互動應該是相互融合,而非事後的適應與療傷。即使全球暖化的發生機率不高,或是程度不嚴重,相信任何維護地球的投資(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)都是值得的。
其次的爭論是,大氣增溫真的是人為成分居多嗎?雖然我們仍無法確知溫室氣體的累積,將如何改變地球氣候,但是我們知道人為污染確實可能導致氣候變遷,理由包括:人類的活動造成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增加;溫室氣體具有暖化地球大氣的特性;溫室氣體的生命期從十多年到數百年不等,能影響地球氣候數百年之久。
無論人類是否為地球暖化的「主謀」,即使最終推論出是自然現象,難道人類就無須思考消極因應或積極解決之道,以緩和地球暖化趨勢嗎?
最後一個問題則是,人們常常會問,氣候暖化是否確實造成了更多的異常天氣與氣候,導致災害更加頻繁?其實,這並非問題的核心,而且有避重就輕、推卸責任之嫌。
重要的是,地球環境在人類作為的影響下,已經變得更脆弱。即使氣候一如往昔,毫無明顯變遷,天災人禍的影響仍會更加嚴重。何況,若是全球氣溫確實正趨於暖化,則將有可能會造成顯著的氣候變遷,屆時對地球環境的衝擊,也將更形嚴重。
拉長地球的生命史來看,無論全球暖化是異象還是常態,但是在未受到人類干預時,大自然有其一定的韻律,地球上的生物想躲也躲不掉。然而,人類面臨的問題是,過多的人造溫室氣體的排放,是否已經或即將破壞大自然的韻律,留給後代子孫一個毀滅的未來?

●個人可以怎麼做?

就算選定立場,再三強調全球暖化的嚴重性,以及遏止地球持續增溫的重要性,要讓更多人正視這個問題,似乎還必須營造出急迫與切身的氣氛和感知。
急迫性,並不是要危言聳聽,以恐懼感來恫嚇人心,而是有些時候,說到百年或更久遠之後才會發生的事,人們很快就會喪失警覺;切身感則是要把全球暖化的「全球」格局縮小,距離拉近,讓人們確實感受到自身所處的環境,並未自外於全球潮流,而且我們自己很可能就是促成暖化現象的推手,但同時也可能透過個人或集體的觀念和行為改變,成為緩和暖化問題的助手。
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在本書中提到,乍聽到全球暖化這麼大的問題時,很容易讓人不知所措,也會懷疑個人的努力是否真能發揮作用;然而,這正是我們必須改變的態度,因為唯有每個人都扛起責任時,這項危機才能得以解決。高爾也整理出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採取的具體作為,以對減碳和抗暖化貢獻一己之力,包括:
一、改用省電燈泡:傳統的白熱燈泡雖然價格便宜,但使用壽命短,也比較耗電。省電燈泡雖然價格較貴,但是耗電量低,壽命較長,並能提供我們同樣的照明效果。
二、正確使用家電:購買能源效率高的家電,並改善現有家電的使用效率,例如不要把冰箱擺放在烤箱、洗碗機旁邊,因為熱氣會使冰箱進行額外的運轉以達保冷功能。
三、少次多量的洗衣原則:待洗衣物累積到洗衣機的滿載量時再進行清洗,盡量採用晾乾的方式,避免使用烘衣機。
四、節約使用熱水:洗澡時不用盆浴,改洗淋浴,並裝設低流量的蓮蓬頭。選購熱水用量較少的洗碗機或洗衣機型,而滾筒式的洗衣機要比頂掀式的洗衣機更有效率。
五、減少待機時的耗電量:許多家電用品即使「關機」仍持續耗電,所以不使用的時候請拔掉插頭,或是將插頭接到附有開關的延長線上。
六、減少因交通運輸而製造的碳排放:以步行、自行車、共乘或是大眾運輸工具取代開車上路。
七、選擇燃油效率高的車:油電混合動力車可以大幅地降低耗油量,而燃料電池車的效能比大小相當的傳統車輛高出兩倍,且不會帶來任何污染。
八、減少消耗品的消費:選擇持久耐用而非拋棄式的產品,而可修復的物品不輕易扔棄。
九、購物前做到垃圾減量:拒絕購買過度包裝的商品,盡量選購大包裝或是以玻璃罐盛裝的產品。
十、落實資源回收及再利用:確實做好垃圾分類,並減少紙類的使用,例如用抹布而不用廚房紙巾。
十一、使用環保購物袋。
十二、減少肉類攝取:製作與運送肉製品所耗的能源,遠高於處理等量植物蛋白質所需的能源,而減少肉類攝食的同時也可省下龐大的水資源。
十三、購買當地自產的食品:盡量選用當地、當季的產品做為食物來源,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。
十四、支持環保節能產業:進行投資時,將地球環境的永續性列入考慮,以實際的投資行為表達認同。
十五、參與政治活動:向民意代表施壓,要求政府給我們一個更有力的承諾
十六、支持環保團體。
其實,個人和社區實踐低耗能的生活型態時,也可能是重新開發生命活力的契機。

●企業可以怎麼做?

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對策,不外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降低化石燃料使用,以及發展新能源這兩項。在台灣的主要城市裡,除了重工業密集的地區,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是住商部門,企業及政府機關立即可以貢獻的努力,包括:在高密度的辦公室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、採用水冷式空調系統、貼隔熱紙;推動日光節約時間(例如,夏季時提早上班上學);推廣綠化;推行共乘制度,鼓勵騎腳踏車洽公或短程通勤等等。
長遠來看,尋找替代能源及減少能源的消耗,是產業必須面對挑戰,也是機會。舉凡無碳能源的開發(太陽能、風能)、資源回收再利用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,以及污染控制等相關技術,都是值得嘗試或開發的領域。
以現階段台灣的產業面來看,太陽能及LED兩大新興能源事業的前景最為看好。至於台灣的高耗能產業(鋼鐵、石化、水泥、造紙業)則必須重新調整思維,致力於溫室氣體的減量。
環境保護與企業成長並非零合遊戲,提高能源使用效率,不僅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,也可以是提升企業生產力與競爭力的重要因素。尤其,近幾年產業興起綠色革命,加入綠色供應鏈,更有機會成為國際大廠的合作夥伴。

台灣地狹人稠,快速工業化及高度都市化,加上落後的環保制度與行政,使得土地吸納天然災害的能力極為脆弱,即使沒有氣候變遷的壓力,台灣的環境與生態破壞問題,也已經嚴重到我們必須痛定思痛。
在《冰海奇航》一書中,有一段話,或許可提供我們思考的方向:「……我們面臨的選擇,遠比你想像的要複雜,而答案往往不只是單純的二選一。是的,我們必須學習關上引擎……但是我們也必須學習如何更有效地操作引擎、開發節約能源的技術、設計其他安全的科技方案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還必須學會分辨何時開動引擎是必要的,何時開動引擎只是為了圖個方便而已。我們必須學會分辨,必須了解濫用的危險,更必須學習評估替代方案,以權衡短期利益與長期成本。」
然而,在個人、科學社群或企業之外,政府在因應、甚至解決全球暖化議題的舉措似乎仍極其有限。一個國家的政策,將會決定整個國家未來的走向與興衰,氣候變遷的因應措施,若是無法落實於國家政策之中,從能源政策、產業政策、環保政策下手,訂定長遠的發展策略,成效將十分有限。

作者簡介

高爾 Al Gore

美國前副總統,世代投資管理公司(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)創辦人暨主席。KPCB(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& Byers)風險投資公司合夥人,以及蘋果公司的董事。

高爾大部分時間,都投入非營利的「氣候真相計畫」主席工作,致力解決氣候危機。

高爾在1976年、1978年、1980年、1982年四度獲選為美國眾議員,而在1984年與1990年擔任美國參議員。在1993年成為美國副總統,並任職8年。在副總統任上,高爾是柯林頓總統經濟團隊中的重要成員。他也曾任參議院議長、內閣閣員、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,並曾是很多政策的倡議者。

高爾是暢銷書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等書的作者,也是奧斯卡最佳長篇紀錄片「不願面對的真相」的主角。2007年,他因「昭告世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危機」而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。




商品訊息簡述: 《驅動大未來:牽動全球變遷的六個革命性巨變》
作者:高爾
原文作者:Al Gore
譯者:齊若蘭
出版社:天下文化
出版日期:2013/11/28
語言:繁體中文
ISBN:9789863203315
規格:精裝 / 575頁 / 21.5 x 15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

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
作者:美國前副總統高爾
原文作者:Al Gore
出版社:商周出版
出版日期:2007/04/25
語言:繁體中文
ISBN:9789861248547
規格:平裝 / 336頁 / 19 x 23 cm / 普通級 / 全彩印刷



高爾:驅動大未來+不願面對的真相

商品網址: https://tw.partner.buy.yahoo.com:443/gd/buy?mcode=MV9Uc3Q0dW5YajFOaFBxL3ZRditpWkUzelJIR2Y1dmJsNWJpRlZ2NzdoK3hBPQ==&url=https://tw.buy.yahoo.com/gdsale/gdsale.asp?gdid=4800194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g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